可穿戴设备争奇斗艳
主持人:可穿戴设备是现在科技企业重点关注的新兴领域,不论是传统科技巨头还是新生代的科技创业者都争先恐后研究起可穿戴设备。首先请两位企业嘉宾对你们推出的可穿戴设备作个简要介绍,有哪些最新进展?
刘菁:康康血压仪不再卖“期货”,我们开始卖“现货”了,产品已经在重阳节预售,在“双11”规模上市了。康康血压仪的市场定位主要是中国高血压患者以及关注高血压领域的人,年龄主要集中在55岁以上。
从产品角度来讲,我们做的不是传统的设备提供 商,产品未来发展方向是面向移动医疗的数据和服务,血压仪仅仅是作为一个数字产生和传输的载体。产品特点从硬件来说就是准确的数据测量和快捷的数据传输, 从软件来说就是大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计算处理,与既有的医学模型和医学研究理论成果相结合,从而生成一个医学转换模型,这是我们做的特别重要的一点。此 外,基于对每个用户身体健康相关数据的长期追踪,对他未来可能产生的身体病征和危险情况进行预估分析,并给用户提供相应服务,这是我们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的 重点。
赵勇:索尼智能手表SmartWatch SW2已经在国外上市,11月份将在国内上市。国内上市晚一点是因为这个手表需要建设一个后台支撑环境,为国内的开发者和业务提供者提供后台的运行服务。
第一代SmartWatch在去年就发布了, 当时它是作为一个手机伴侣。第二代功能更多了,一般手机里的小功能比如闹钟、秒表、手电筒SmartWatch SW2都具备,另外还有一些跟手机配对的功能,比如手机找不到了,通过手表一触就能让手机振铃发现它放在哪了,它还有查看天气预报、控制音乐播放等各种功 能。它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当你不方便拿手机的时候,比如运动或社交的时候,通过手表来看通话记录和短信等,比较方便。SmartWatch SW2与其他品牌智能手表功能上比较接近,也以手机伴侣的形式为主,但是在“三防”性能等产品细节上更具优势。
可穿戴设备5年内将成市场主流
主持人:最近几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新款可穿戴设备陆续发布,怎样看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普通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目前还比较低。多久它们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刘默:可 穿戴设备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其背后的趋势是物品的智能化和联网化。从形式上来讲,可穿戴设备和传统的智能手机是完全不一样的。智能手机 是提供载体和平台,应用开发者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去做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但可穿戴设备正好是反过来,它是用应用去牵引的,是设备为应用服务的新模式。比如康 康血压仪,最核心的东西是它后面的基于数据挖掘的应用,前面的设备其实只是为后面的应用去服务。传统手机本身是比较趋同的,而应用是长尾的,所以可穿戴设 备未来很大一部分也会是长尾的,每一种设备可能只是聚焦于一个具体的领域、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可穿戴设备很长时间之内不可能取代手机,因为 其体积、功耗等方面还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交互方式也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场景,此外还有一些使用习惯上的限制。但是如果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手机的补充,或者一 个具体的应用设备的话,市场接受的时间我认为应该是很快的。因为这个市场本身是细分的,不是像手机这样一下一台手机卖几千万部,这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可能是 不现实的。但是从一个具体细分的角度,卖到上百万部的规模已经是市场在接受这个产品了,我觉得3-5年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赵勇:从 索尼智能手表发展情况看,在技术和工艺上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包括电池、屏幕、原器件尺寸等,很难在短期内替代手机的功能。但是它作为手机一个非常重要的有 益的补充,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给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带来很多变化。所以可穿戴设备在短期之内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但是它不会很快替代智能手 机。
智能手表上实现智能手环上的一些功能是我们下一步产品的一个开发方向,比如监测翻转的次数、走路的距离等,通过增加新的传感器,这两个慢慢可能最后会结合在一起。
刘菁:市 场对康康血压仪接受的时间,大概会是用户接受淘宝网购的时间,它用了差不多5年的时间来培育市场才真正火起来。很多人不使用智能设备不是因为抵制智能设 备,而是因为智能设备还不够贴合他们的使用习惯。虽然现在使用智能手机很溜的人群主要在45岁以下,但适合老人手机越来越多,手机这块是能够跟上使用要求 的。产业巨头也在积极推进移动医疗模式,中国卫生部已经要求到2020年之前取消汞制水银柱的血压仪,这就会转入较新式的使用方法上去,类似康康血压仪这 样的可穿戴式产品5年内将会被市场广泛接受。
在用户心目中,当他说要“3”的时候,其实脑 子里要的是“10”。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他要的是健康。当用户发现身体表征比如血压不正常、心率不齐,很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该怎么办,这也是为 什么我们将产品定位为数据加服务。这就是可穿戴的优势,可穿戴产品离你最近,知道时时刻刻你的身体里面发生了什么,只有很长期的追踪到你的个体体征,才能 基于你的个体体征为你的身体状况作出最适合你的判断,更好满足关于健康的需求。
主持人:可穿戴设备市场产业链包括硬件、行业应用、社交平台、运营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环节,当前,不同的创业公司都在从不同的切入口进驻掘金。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格局将会怎样?具有哪些特点?
刘默:未 来的市场格局主要两种形态,一种是像谷歌眼镜,是手机之外的延伸、可以承担增强型应用的通用平台;还有一种是针对于细分领域的具体设备的应用。从未来发展 上来讲,短期内我比较看好这种聚焦于具体应用领域的发展。因为通用型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成熟,通用的操作系统问题就很难解决,处于一个非常前期的阶段。从近 期来看,细分领域会在近期形成一个市场,因为它只需要一个嵌入式的操作系统就可以实现功能。
应用引领可穿戴设备产业链
主持人:有人形容可穿戴设备在产业化上是“概念很火热,现实很骨感”,整个产业链处于“脱节”状态。您怎样国内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产业链发展情况?如何构建良好的商业模式?
刘默:从产业链的角度上说,我觉得可穿戴设备的前期产业链已经准备好了。重点是发展后续的,由应用模式带动设备产品的产业链,再之后就是数据分析的产业链。
从商业模式上说,可穿戴设备真正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是自身的应用,它将应用免费提供给用户,再通过卖终端去给公司盈利。或者更进一步,让厂商基于数据分析给用户带来服务和价值的提升。
刘菁:可穿戴设备没有颠覆原本的产业链,而是对既有产业链是一个刺激,通过自身需求激发既有产业链的科技飞跃。
我推崇的商业模式是卖数据背后的服务。康康血压仪只是一款产品,康康本身才是重点建设的平台,我们付出更多心力的是那朵看不见的“云”,康康平台会对接更多的服务和设备厂商,来更好的抓取数据和提供服务。
赵勇:智 能手表非常关键的环节是真正的把生态系统建立起来,索尼认为首先需要重视开发者这个环节,吸引开发者最主要还是产品平台。索尼会大大支持开发者,现在我们 通过专门给开发者提供平台来吸引开发者加入开发队伍,建设开发者的生态系统。我们开放了很多接口,给开发者最大限度的自由,能开发出什么应用,完全由开发 者自己决定。
从商业模式上说,索尼的可穿戴设备目前是以智能手表为核心,做为对手机的补充。目前Google Play上基于对SmartWatch SW2的应用也都是装在手机上,通过手机来控制手表。
主持人:可穿戴设备市场是一个横跨多个行业和多种应用的市场,对于可穿戴设备企业来说,未来最具价值的产品方向是什么?
刘默:最具价值的领域应该是具有明确需求的行业领域,比如医疗、工业、军事,因为这些领域的需求是硬性的,但是会具有一定的进入门槛。其次是运动健康、信息娱乐,这些领域面向一般消费者,需求强烈程度相对弱一些,但可以依靠应用创新来牵引。
就目前可以看到的几种设备来说,相对比较看好眼镜,因为会带来交互方式的创新,基于这种创新也会有很多新的业务模式可以挖掘,比如增强现实与各种应用的结合。健康手环、智能腕带也会存在市场,但会相对细分一些,不是面向所有用户的。
刘菁:具体到产品角度来说,可穿戴设备未来最具价值的一点是信息的抓取和分析,一个就是抓取数据,例如身体体征数据,另外一个是抓取行为,例如用户今天挥了几次手如何挥手。康康血压主要做前者,这是我们自身的发展方向。
为了保证用户可接受,现在康康血压仪并没有做得特别小,但是我尽量把它做得轻。未来我希望能够有一些新的材料技术,能够让它仅仅在身上贴一层膜就可以了。如何做得更轻、做得无感是我比较关心的。另外,从医疗角度出发,未来希望让大数据真正的指导健康的生活。
可穿戴设备胜在数据分析
主持人:可穿戴设备的概念非常新颖,但是技术的门坎不是很高。很多原来做传统设备的企业,也会去切入这个领域。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几位嘉宾认为企业怎样才能在穿戴设备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刘菁:可穿戴设备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不仅要有硬件能力,也要有技术能力,还要有具体专业方向的能力,甚至还有数据挖掘方面的能力。谁能够把这套组合拳耍得更好,谁就可以走得更远。所以最好还是自己对整体的产业链有综合的把控实力,才能够保证产品能够按照你的期待那样去生长。
我现在也在努力地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因为我希 望我的团队从产业链的角度是没有短板的,它的综合实力要非常强,这样未来我提供的服务才能够解决用户实际需求。现在市面上很多可穿戴产品只是给你画了一个 很漂亮的饼,止步于数据的测量阶段,没有这个数据背后的分析。而我们有真真正正的一张饼,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给用户提供答案和解决办法,,所以我领先了这一 步。在未来,我也会继续保持这个领先优势,把这张饼做得更好更大。
刘默:可 穿戴设备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掌握数据、基于数据去发掘最后形成应用。从数据的获取这个角度来讲,现在真正掌握大量用户的是互联网巨头。会不会以后这些互联网 巨头自身拥有一定用户,这些用户继续用他的应用和产品,这样巨头们就可以搜集来最多的用户信息,之后基于这些信息的信息挖掘能力巨头们也就成了最强的。会 不会以后就变成一种格局:小型的企业进来之后,巨头就把搜集的数据卖给它,让小企业基于巨头的平台来发展,但小企业永远不可能赶上大企业。
刘菁:现 在的巨头已经开始这么干了,比如说现在百度刚刚推出的它的可穿戴数据平台,这也是为什么它给很多可穿戴设备的小企业投资。但是这么庞大的数据挖掘如果全让 某一个巨头干了,各个行业它都要涉足,那它离拆分也不远了,现有的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还不具备挖掘这样重大数据的能力,现在的玩法是必然要走一条细分领域垂 直落地。所以可穿戴目前还算是一个所剩无几的以小博大的机会,大家都在比谁能够更早一步把握住数据和市场。
赵勇:过 去数据获取主要还是以用户信息为主,比如各种网上注册信息、操作使用行为、用户聊天数据等,很重要的数据来源还是直接的硬件,数据怎么处理其实完全由硬件 厂商来决定。但是现在可穿戴设备可以在应用上做自己的服务,在北美类似健康医疗服务已经推出了几年的时间,形成了商业收费模式。
数据信息安全
主持人:谷歌眼镜从发布之日起,隐私安全风波就一直不断,这是可穿戴设备要面对的一个发展难题。几位嘉宾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保护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刘菁:一方面,我们采用上传数据的通道加密的方式。出于用户隐私的保护角度,我们目前使用私有云。如果未来用户量超过我们的负荷之后,我们会去和一些有充分的安全保障的云机构合作。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监 管体系,通过法律来明确什么程度的信息流转是属于合理的范围内。因为如果用户信息的流转可以给用户带来服务,用户也是愿意的。从技术本身我可以做到非常谨 慎,但是越谨慎越封闭就意味着能够创造的价值越少。这个实现价值和信息安全的平衡点在哪里,是需要制度和政策来帮忙的。数据安全我们可以做得非常的严谨, 但是客户可能并不需要。
赵勇: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个是政策法规,因为现在数据方面需要有一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一个是用户接受度,比如过去人们不习惯手机带有拍照功能,现在就很习惯了。一个是技术保障,让数据的安全性更高一些,还有就是一个技术成本的问题。
刘默:还 需要重视宣传方面,很多用户不了解自己的操作会带来什么后果,还有很多用户对问题有一些偏激的认识,比如有的用户会对自己的信息过于敏感。应该告诉用户你 把你的数据给我,我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服务,你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把这个各方面利害关系宣传到位,让他去充分了解这些信息。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讲,信息安全不会成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每天用手机,其实已经形成海量的数据。但从目前来看,那些真正出现数据安全隐患的情况还是极少数的,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为这个去担心。
Copy right 康康血压©2010-2015 京ICP备13014536号-3